首页  | 新闻  | 体育  | 娱乐  | 经济  | 科教  | 少儿  | 法治  | 电视指南  |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
解读候选人 > 正文

王传福: 小企业、大市场

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26日 00:37


  评委推荐

   CCTV.com - ERROR

瀵逛笉璧凤紝鍙兘鏄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椤甸潰锛岃绋嶅悗灏濊瘯銆

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理事长王连洲:我推荐王传福,他的特点是小企业大市场,他的充电电池打破了日本一向的垄断的格局,使他的产品在世界上具有领先的地位。

  天相投资公司董事长林义相:王传福这样的,我觉得,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趋势,是对环保的要求,对能源的消费越来越多,但同时资源又有限,跟这么一些矛盾和趋势是联系在一起的,我觉得他看出了这一点并且把它做成功了。

  现在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电池大王,王传福工作繁忙的程度,常人难以想象。我们的记者经过百般努力,最终也没有在国内见到他。据说,他为了谈成一个项目,已经在欧洲苦熬了一个月了。我们也只能通过他自己在欧洲拍摄的画面,来认识他。

  人物王传福

  (比亚迪十周年厂庆)

  每天每日工作忙,嗨,每天每日工作……

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传福:日日夜夜的加班,在比亚迪是比比皆是,

  10年来比比皆是。

  作为总裁,王传福可以说是比亚迪公司最忙的人,一年中,他有10个月时间在全世界飞来飞去,十年的繁忙,使得比亚迪几乎每年都保持着100%的高速增长,2004年,比亚迪的镍铬电池、锂离子电池销量分别雄居全球一二位。记者在比亚迪采访时,王传福一直在欧洲会见国际客户,我们越洋采访了他,而大洋彼岸他的镜头,全部是王传福自己拍摄的,画面上的他神态平静,语带霸气。

  王传福:你做的是全球最好,最便宜,因此市场是你的,要死死的是别人。

  王传福在他的可充电电池领域攻城掠地,相继成为摩托罗拉、诺基亚、飞利浦、松下、通用电器、等主流企业的电池供应商,比亚迪也因此成为电池领域全球著名品牌,2004年,占有全球电池分额达到20%。并迫使东芝宣布从锂离子电池行业撤出。

  王传福:因为BYD(比亚迪)抢了他很多客户。

  做到这一切,王传福凭的又是什么呢?在比亚迪,记者看到,科技含量很高的锂离子电池,从工人一个个简单的动作里生产出来。这条生产线是王传福打造的,对引进自动化的流水线,注重技术的王传福坦言:不感兴趣。

  王传福:这并不代表你掌握了核心技术,恰恰代表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。

  国外日产20万枚锂离子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,价格将近1亿美元,而王传福拥有电池的核心技术,自己动手,只花了4000万人民币就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线,不到前者的1/20。产品能够让对品质要求苛刻的摩托罗拉、诺基亚等主流企业认可,让王传福很是得意,但他更得意的是,通过技术创新,设备对一线工人的技术要求几乎为零。

  为了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他率领研发人员开发出几十项独特的工艺,在档案室,几个柜子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200多道工序的技术标准和企业的技术专利,实验室里这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,全球也只有几套,而工人操作的设备和模具,不少都是自己发明的。而最核心的技术,记者也无法拍摄到,由于以前曾经发生过被国外竞争对手偷学的教训,王传福对此非常谨慎,他特别规定,核心部门,谢绝一切外来人员。

  王传福:我不想拿我的利润去开玩笑。

  独创的生产方式,比亚迪的生产成本只有国外企业的30%。2000年,王传福携价格利刃首次出手,就让国外同行纷纷侧目,别人的手机锂电池卖8美元,而他只卖2.5美元。

  王传福:别人亏损,我们有钱赚,别人赚钱,我们赚更多的钱。

  王传福自信,3年内,他将成为电池领域的寂寞高手,2003年他开始寻找更大的产业,收购了秦川汽车,他的梦想是:用生产电池的方式造高性能、低价格的汽车,成为汽车领域新的霸主。

  2004年,王传福在公众眼前销声匿迹,在潜伏的1年里,他在这座科研大厦了,拆了几十辆名车,在上海囤积了2000多名工程师,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研究设计,目前已经取得500多项专利,说到汽车,技术先行的王传福,毫不掩饰。

  王传福:市场是不用谈的,太巨大了。

  用了九年时间,王传福做电池做到了世界第二,他又给了自己十年的时间,要把自己的汽车做成中国一流。

  熟悉王传福的人告诉我们,王传福很坦诚,没有商场上常见的老到和圆滑。与人打交道,谈得投机时他会双眼直盯着你,越说越带劲,而遇到他不感兴趣的,他又会很快失去谈话的热情。

  王传福:在一个企业里面最底层是什么,是技术而不是文化,技术要构建成一个平台,在这个平台上才有它的品质,才有它的成本,我们说去降低我们产品的成本,如果你没有技术去降低,那是偷工减料。

(编辑:靖海来源:CCTV.com)